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:《記金華的雙龍洞》(2)
來源:大連奧數(shù)網(wǎng)整理 2012-01-18 16:11:00
	  第二課時
	
	  復習導入
	
	  1、默寫生字詞。
	
	  2、讀課文。這節(jié)課我們按照游覽路程來欣賞景點、品讀文章。
	
	  閱讀,體會路上景色
	
	  1、引導學生讀中感受。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。
	
	  “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?”
	
	  學生自由練習讀,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、當時的心情。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,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。
	
	  2、放映課件,輔助感受。
	
	  配音:春末的一天,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。一路上,春末的景致不斷撲人作者的眼簾。我們也來感受--下山中的春色吧!
	
	  這是映山紅,花大多是紅色的,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;油桐的花朵較大,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……色彩多明艷啊。
	
	  3、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。
	
	  山中有花也有水。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。(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)
	
	 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,對嗎?你從哪里感覺到的?
	
	  (品味“時而……時而……”一句,體會幾對反丈詞的妙用)
	
	  討論外洞特點,體會雙龍洞的“雄”
	
	  1、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“春光美”來概括,那么洞口和外洞你會怎么來概括呢?
	
	 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。
	
	  (洞,可用“寬”“高”來概括,外洞可用“大’’字來概括,在簡圖上補板書:寬、高、大)
	
	  2、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(chǎn)生什么感覺?
	
	  理解“突兀”:高聳,指山勢高聳。“森郁”:樹木茂盛繁密。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。
	
	  高山之上,樹木繁密,很有氣勢,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(chǎn)生一種神秘感。
	
	  3、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?(仿佛到了個大會堂,高高的石頂,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,一定不覺得擁擠)
	
	  4、這里作者又-次提到“泉水”,下一句也是,讀一讀,你有什么想法?
	
	  (它仿佛是向?qū),作者順著溪流游覽,F(xiàn)在迎著溪流入洞--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(nèi)洞)
	
	  了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(nèi)洞,體會雙龍洞的“險”
	
	  1、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么滋味,我們也來試試。齊讀。
	
	  2、說到“孔隙”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,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。那么作者為什么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?
	
	 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,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,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,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?shù)摹?br />
	
	  3、默讀第五白然段,想一想: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、怎樣的心情?
	
	  誰來讀讀,讀出作者的感覺、心情。
	
	 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,能把它背出來嗎?
	
	  復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。

